早些年,农民耕地用的是耕畜,土壤结构疏松,一些上好的土壤呈现团粒结构,蓄水性和透气性能都非常好,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先由手扶拖拉机、小四轮代替了耕畜。接着在很短的时间内,小手扶、小四轮很快又被淘汰,大型农机在农田作业中唱起了主角。
大型农机的普及,无可非议地使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耕地、下种到田间管理、秋季收获,农业机械在耕地上要走好几个来回,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成为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但是,一台重达七八吨的联合收割机,再加上所收获的粮食放在储存仓内,整个重量会超过10吨重,这样一台庞然大物,就像压路机似地在耕地上跑个来回,不把土地压实才怪。
据一位从事公路建设的技术人员讲,一台重达10吨的压路机走过的地方,水平压力可以深达1.5米。这样一来,大型农机在作业时,不但会把庄稼地里的地下生物,例如鼠洞、蛇洞、蟾蜍洞的生存环境全部破坏掉,而且土壤的团粒结构也会被破坏,致使原来的保水保肥的“海绵田”变成跑水跑肥的“公路田”,土地越来越不耐旱,农作物的根系扎不下去,并最终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事实上,随着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普及大型农机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再加上国家农机补贴向大型农机倾斜,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与此同时,农民也开始认识到大型农机对耕地带来的破坏作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用土地深松与秸秆还田来缓解大型农机对耕地的破坏作用。总之,大型农机对耕地的破坏作用确实存在,如何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确实到了该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